- 十二類生
- 指眾生依受生的差異, 而有各種分類。 例如九類生, 即指胎、 卵、 濕、 化等四生, 再加上有色、 無色、 有想、 無想、 非有想非無想等五類;而於此九類中, 除去非有想非無想, 再加上非有色、 非無色、 非有想、 非無想等四類, 則稱為十二類生。
* * *﹝出楞嚴經﹞ 謂諸有情, 由顛倒妄想, 起惑造業, 隨業感報, 各各不同, 故有十二類也。 〔一、 卵生〕, 卵生者, 從殼而出生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虛妄顛倒之惑, 起飛沉亂想之業, 惑業和合, 故感此生之報, 即魚鳥龜蛇之類是也。 (飛沉者, 若想念浮舉, 則為飛禽; 若情念沉重, 報為魚蛇之類也。 ) 〔二、 胎生〕, 胎生者, 從胞胎而出生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愛欲雜染之惑, 起橫、 豎亂想之業, 惑業相滋, 故感此生之報, 即人畜龍仙之類是也。 (橫、 豎者, 人身豎, 而畜生橫也。 因行正道, 得為人類, 故身豎; 因行邪道, 感生畜類, 故身橫也。 ) 〔三、 濕生〕, 濕生者, 從濕處而受生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顛倒執著之惑, 起翻覆亂想之業, 惑業和合, 故感此生之報, 即含蠢蠕動之類是也。 (翻覆即飛伏也。 因違義背信, 翻覆任情, 遂感蠢蠕飛伏之類也。 ) 〔四、 化生〕, 化生者, 無而忽有也。 又離此舊形, 易彼新質, 為化生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顛倒變易之惑, 起捨故取新亂想之業, 惑業和合, 故感此生之報, 即轉蛻飛行之類是也。 (轉蛻飛行者, 如蠶蛻形為蛾, 如雀化蛤之類。 ) 〔五、 有色〕, 有色者, 有形礙明顯之色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顛倒障礙之惑, 起精耀亂想之業, 惑業顯著, 故感此生之報, 即休咎精明之類是也。 (休咎精明者, 如星辰, 吉者為休, 凶者為咎; 爝火蚌珠, 皆精明之類, 爝火即螢火也。 ) 〔六、 無色〕, 無色者, 無有形色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顛倒銷散之惑, 起陰隱亂想之業。 惑業暗昧, 故感此生之報, 即空散銷沉之類是也。 (空散銷沉者, 色盡心亡, 猒空絕想, 沉冥幽隱, 即無色界外道之類是也。 ) 〔七、 有想〕, 有想者, 從憶想所生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顛倒罔象之惑, 起潛結亂想之業, 惑業和合, 故感此生之報。 即神鬼精靈之類是也。 (罔象者, 似有似無也。 潛結者, 潛即隱伏, 結即凝滯也。 ) 〔八、 無想〕, 無想者, 想心昏迷, 無所覺了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頑鈍愚癡之惑, 起枯槁亂想之業, 惑業和合, 故感此生之報, 即精神化為土木金石之類是也。 (精神化為土木金石者, 如華表生精, 如黃頭外道化為石是也。 ) 〔九、 非有色〕, 非有色者, 謂雖有形色, 而假他所成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虛偽相待之惑, 起因依亂想之業, 惑業相染, 故感非有色相成色之報, 即水母以蝦為目之類是也。 (非有色相成色者, 如水母本無自類之色相, 故曰非有色相, 以水沫為身, 以蝦為目, 故曰成色也。 ) 〔十、 非無色〕, 非無色者, 因聲呼召而能成形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相引妄性顛倒之惑, 起呼召亂想之業, 惑業相附, 故感非無色相無色之報, 即咒詛厭生之類是也。 (非無色相無色者, 如蝦蟆等, 從自類生, 不假他成, 故曰非無色相, 藉聲得生, 故曰無色。 咒詛猒生者, 咒詛亦呼召耳, 猒即禱也, 如蝦蟆以聲附卵, 然後生長, 非聲則壞; 又孔雀, 雌者聞雄者鳴, 即有娠, 生雛, 此等物類, 若由厭禱而生也。 ) 〔十一、 非有想〕, 非有想者, 謂借他之身以成自類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誣罔顛倒之惑, 起回互亂想之業, 惑業和合, 故感非有想相成想之報, 即蒲盧等異質相成之類是也。 (誣罔即誑惑也, 回互猶轉換也。 蒲盧, 蜾羸也, 取青蟲以為己子, 乃誣罔回互之義也。 非有想相成想者, 如青蟲, 非蒲盧之類, 故曰非有想相而能成己之子, 故曰成想也。 ) 〔十二、 非無想〕, 非無想者, 謂雖親而成怨害也。 謂此類有情, 因怨恨顛倒之惑, 起殺害妄想之業。 惑業和合, 故感非無想相無想之報, 即土梟等, 附塊為兒; 及破鏡鳥, 以毒樹果, 抱為其子。 子成, 父母皆遭其食之類是也。 (非無想相無想者, 父母有愛, 故曰非無想相; 後時成大, 父母遭食, 故曰無想也。 土梟, 食母鳥也; 破鏡, 食父獸也, 形如貙而虎眼。 今云鳥者, 恐譯誤耳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